8月10日上午九点,第五届惠州民间艺术博览会开幕。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艺博会是在8月10日,对于民协的文艺家,艺博会却是在2个月前,早在6月初,艺术家们就已紧锣密鼓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而对于民协邹主席,艺博会也许就没有启始日期了,因为艺博会是民协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届艺博会结束,邹主席就要谋划下一届艺博会了。
身为民协会员,我对艺博会深感惭愧,看着大家忙碌,我却一点忙也帮不上。我以写作者身份加入民协,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在艺博会期间就体现得最为明显,更何况,我还只能算是半个书生。思来想去,我决定报名参加值班。我想,这项不需要任何技艺的工作,也许是最合适我这种人表达自己心意了。另外,报名开幕那天值班还有我的一层私心:往年艺博会开幕,民协规定会员必须参加,今年虽然没有这项规定,但先睹为快的心理以及对艺博会的渴望都会令我一早赶去,报名值班岂不是变成一举两得的好事?
8点30分,民协工作人员进入会展中心,艺博会一切准备就绪,邹主席作了简单的工作布置,9点整,艺博会就算是正式开始。往年艺博会开幕,会有一个隆重开幕仪式,今年取消了。是因为政策因素,还是因为经费原因,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即使是如此低调、不事张扬,开幕后还是人流如鲫。这说明经过多年的努力,艺博会已深入人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今年艺博会设有四馆一台。民间工艺馆、惠州泥塑馆和民间艺术表演舞台是传统项目,新增的是惠州花灯馆和红色军魂馆。其中,惠州花灯馆无疑是今年艺博会最大的亮点。花灯馆占地270平方米,不仅在四个展馆当中面积最大,而且占据入馆居中位置。两百多盞本地制作的各式花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四周摆放着台式花灯,还有现场制作以及墙上的灯俗图片,形成立体的花灯的海洋。毫不夸张地说,仅仅一个花灯馆就已使会展中心大放异彩。里面穿插近600条谜语更令人驻足流连,甚至连金彪安保公司的保安也加入到猜谜的行列当中,更多的人则在喜庆的花灯下拍照留念。
艺博会取得开门红,我值班所在的书籍柜台同样取得开门红,本来只是展示的书籍竟也收获了一百三十大洋。值班当中还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也算是我在艺博会意外的收获。
将近十一点的时候,一个身披挎包,年若六十的男人来到我的柜台前,他左顾右盼,像是找人的样子。我问他有什么事。他犹豫了一下,问我,你是民协的人吗?我说是的,并挺了挺胸膛,自豪地让他看我胸前的徽章。他缓慢而小声地说道:“我过来交流一下。”交流?我满脸狐疑。随后他从包里取出两个小盒子,打开其中一个,把它递给了我。里面是一块竖着的椭圆形鹅卵石,下面衬着一截小树头。“一个石头摆件。”我说。“对,对,像什么?”他满脸期待地看着我。像什么?一个鹅卵石我实在看不出像什么。他拿起来,变换了一个角度。“你再看看,像什么?”他眼睛简直要放出光芒。我还是摇摇头。“像男人的那个。”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下,随后有些羞涩地笑了起来。我正想反驳他,说实话在我看来,很多石头摆件所表示的内容都显得过于牵强,这块更甚,但看到这么痴迷的老人,忽然又有些心软,就转口安慰他说:“你说了确实就有些像。”他这才露出满意的神情。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石头摆件都有名称,难道叫男根?“雄起!”他模仿四川口音,几乎是喊了出来。我不禁笑了起来,名字倒是起得很有水平。接着,他又从另一个盒子拿出一块小石头,比拇指大一点点。“这个像什么?”我仔细看了看,希望能说得准确一些。“脚板?”“嗯,这就对了。”他显然非常在意别人对形似的认可。赏石人士对于形似的刻意有时很让人无奈。“你知道有什么用吗?”“不知道。”我老老实实回答。“印章。”难怪白色的石头底部有些红色,只是我不明白,印章盖个脚印有什么意义,但我没再问他。问起另外一个问题:“惠州有个赏石协会,你怎么不到那里去呢?”我告诉他,前面有民协的民间工艺馆,他们更专业,我嘛,只能陪他聊聊天。他小心翼翼地收起他的宝贝,走了。
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我虽然因为值班工作的缘故,无法四处走动,艺博会同样给了我许多新奇的感受:美仑美奂、气势磅礴的展馆,亲切友善的民协会员,善解人意的邹主席,以及发生的小插曲等等,都令我处在一种兴奋愉悦的状态之中。时间一下子就来到下午的一点半,我的交接时间到了,但我还会回来的,一定会再回来的。艺博会之于民协会员,就像自己的孩子,亲切而魂牵梦系,期待与艺博会再度重逢,期待艺博会圆满成功!
摄影:王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