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惠州市惠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40人应邀前往大墩村采风,亲身体验大墩村民俗文化节。大巴刚停下,就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欢迎。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大家参观了著名的大墩村盐场、养殖场等,参观了该村的民俗文化节活动。有心诚的会员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谭爷庙神龛台前,诚心点香,合上双掌默默祷告,在袅袅烟雾中默默诉说,祈求谭爷公保佑。中午,会员们和村民一起“吃福”。村民们告诉我们,吃饭要再添,吃菜要吃猪肉,且要夹两下,这就是“吃福、添财添福”之意。大家连忙拿起手机,拍拍拍的就让手机塞满“福”,让“福”日日夜夜陪伴着自己。谭爷公庙前、戏台前,近百围台“福宴”和着夏季的热浪,大家吃得满头大汗,津津有味,在“吃”的过程中品味大墩村几百年传统的民风民俗,品味沿海独特的风味。
大墩村地处大亚湾的南部,有辽阔的浅海滩涂。大墩村原名大孤村(大孤即闽南话“大龟”),这里原是一片宽阔的海滩,后来久经海水和河流的冲刷,海滩慢慢拱起形成一个小沙墩,其墩形像龟,后来沙墩逐渐扩大,便形成了今日的“大墩”。大墩村从公元1700年就开始有人居住。在村内居住的有陈、曾、罗、林、王、周、庄等姓氏,均是三百年前由福建、海丰迁来。村民以晒盐养殖贝类及种养为主业。1927年3月23日震惊中外的“稔山惨案”,就是发生在大墩村的海州、蟹洲、龟洲一带。当时,英国政府为打击广东革命政府,借口“稔山居民劫掠英商船只”,派遣驻香港的“中国远征军”1000多人入侵稔山地区。他们打死打伤村民1000多人,烧毁房屋2000余间,财产损失无数,其状之惨,令人发指。
旧社会,盐民的生活十分困难。不少人倾家荡产,卖女卖儿,背井离乡,逃荒乞讨。据《惠州盐业志》记载,历史上还出现盐民群起反抗盐司官带捕丁(衙役)到盐村抓人,他们把盐司官的官桥砸烂,把盐司官拖下轿,与他们据理力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关心盐民生活,盐民生活逐步好起来。政府还规定盐民吃国家粮,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
1950年底,大墩村属惠阳县稔平(第八区); 1951年,属惠阳县稔平第16区辖;1957年12月至1958年3月属稔山乡辖,1958年4-9月,属惠东县稔山营辖,长排小乡辖大墩;1958年10月属稔山上游人民公社辖;1995年盐田开始转产,改为海水养殖。1963年1月后,属惠阳县稔山渔盐公社长排区辖;1964年-1984年属稔山盐场辖,1984年-1987年合并为长排管理区大墩乡政府;1999年建制大墩村委会。多年来,大墩村被市、县、镇评为“文明村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大墩村重教兴教非常感人,他们鼓励乡贤捐款,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2011年以后成立了“教育基金奖”经费,用于奖教奖学,帮扶困难学生,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有突出教学成绩的老师。不到六年时间,大墩村考上大学、大专、重点高中就有近百名, 2016年有14人考上大学,其中被重本大学录取5人。
在大墩村委会办公室,新老书记向我们介绍了大墩村的风土人情和发展蓝图。根据惠东县2016年美丽乡村•绿满家园(森林村庄)建设工程项目,大墩村被列为广东省第三批新农示范片区示范村。新任支书周玉章满怀感慨地告诉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要崛起一个绿满家园的森林村庄,不用很久,你们再来,就可以让你们观看白鹭鸟回归红树林的壮观,在这里品味“盐家乐”的美味。下午,我们漫步在广阔的盐田,眺望那山、那海、那浅海滩涂上排列的一只只小艇,一阵清爽的海风吹来,顿觉心旷神怡,让我们流连忘返。
我们看到,大墩村传统的谭爷庙,文化室图书室,还有白字戏排练间、麒麟狮馆、拳队、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群众自发的广场舞、老人活动中心等,让人目不暇接,大墩村委村干部带头做的十件惠民工程,更是如一股暖流注入民心,幸福满满。大墩村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形成大墩村民间文化和现代旅游经济相互交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墩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古代现代不乏名人。大墩村的民间艺术更是绚丽多彩,尤其是他们情有独钟的白字戏。白字戏是一个古老的稀有剧种,用闽南方言演唱,是明初自闽南流入广东海丰的戏种。2006年,白字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墩村女子唱白字戏已经有着200多年的历史,他们的女子白字戏团有20多人,演员清一色是女的, 女扮女装,女扮男装,演出剧目有:《秦香莲(上下集)》、《双玉鱼》、《柳世春》、《一门四状元》、《杨天梅》、《李文环中元》等大戏。现在,大墩村女子白字戏已经被列为惠东县“非遗”项目。每年的谭公诞虽然是夏日炎炎,但中午聚餐后,村民们就围到了舞台周边看戏。尤其是村里七八十岁的阿婆们,一直是该剧团的忠实粉丝。我们说,大墩村女子白字戏像一朵灿烂的海花在阳光下绽放。
谭爷公诞辰日这天起,历史习惯是要连续演戏五天,第一至第四天是演白字戏,最后一天可以由其它节目代替。大墩村理事会便邀请惠城区民协参与演出。2017年7月24日晚,戏台前面座无虚席,我们演出的客家山歌、潮剧、惠东渔歌、反串、男女声独唱、魔术、重回汉唐等节目,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每个节目演完掌声响到暴,叫好声一片。演出完毕,村民纷纷前来要求合影留念。看他们那灿烂的笑容,那恋恋不舍的眼神,包含着满足与快乐,连坐着轮椅的白发老太都久久不愿离去。此情此景,不禁令我想到,民间文艺家下乡演出,是最接地气的演出,是脚踏实地的演出,可以体验到真实的传承,体验到民间气息。艺术下乡,满足了群众的需要,为农村文明挂上一条靓丽的彩带,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相结合,也可以盛开美丽之花,也可以结出灿烂之果。
大墩村之行,让我们流连忘返,大墩村的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我们都还没“读完”,时间又在催归。再见!美丽乡村大墩村,后会有期。
(配图:李如霞、吕继全、黄秉康。)
村道早就硬底化了,刚下了雨也不要紧。
在稔山森林公园摆个“谱”。
在盐田的小桥边眺望远处大墩盐田。
这盐田好大啊!还有很远才到呢。
百年老树下留个影。
做戏给“阿公”看。
大墩村麒麟狮馆的大鼓。
大墩村的文化中心。
新老村支书。
新支书(中)介绍大墩村建设新农村情况。
热情的大墩村村民。
老一辈有文化的大墩村人。
热闹啊!
坐好,“吃福”开始。
白字戏:斩美案。
这个“帅哥”迷倒了很多靓女。
《斩美案》。
爱看戏的村民。
精彩的演出让轮椅上的老太太笑的掉了牙。
演完合个影。
稔山荔枝谷的小吃在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