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惠州市民协组织35名会员专程到广州参观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九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青年专场),看望参赛的会员,学习兄弟协会的先进经验。观后,会员们纷纷表示,这一趟收获太大了,既增长见识又开拓了眼界。
虽说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满载着民协会员的专车内却是欢声笑语。不时爆发出的热烈掌声,与窗外风和日丽的景象争光夺彩。仿佛风驰电掣般飞驰在高速路上不是大巴车,而是一辆开往2017年美好未来的快乐列车。
今年的博览馆虽说只占了一层楼,但依然让大家眼花缭乱心旷神怡。除了佛山醒狮、灯笼和陶瓷,广州刺绣和陶瓷,各种砚台,各种雕刻,各种毛笔等等熟识的面孔,今年又增添了很多新作品。比如绵阳木版年画、藏族让烔艺术、界首陶瓷、苗银和腊染……但正如邹主席说的,别人家的再好再美,我还是觉得自家孩子最漂亮。
惠州的展品虽说依然是农民画、东江瓷、墙皮画、木雕、玉雕、泥塑、泳装……但今年“山花奖”的37件送展作品中,其中两件别具心裁,令人叹为观止——庄敏的泥塑《荷花》和傅颖喆的陶瓷釉上彩《梵高与陶瓷的约会》。与堆、雕、捏、塑粉红的荷花与五彩的翠鸟工笔画风不同的是,这次庄老师的荷花玩起了写意。对,就是玩。庄老师说起自己创作的《荷花》时,眉飞色舞。她说,把东江泥做的黑白泥巴用手糅合在一起。然后,“哗!”一块推出去,再“哗!”一块推出去,好爽好过瘾!几片浓淡相宜的荷叶就在竹簸箕上随风起舞。她说,自己师从关山月的侄子以来,国画一直是自己的最爱。虽然自己以泥塑成名,但每天会坚持画国画。十多年了,一直在想着怎么样才能把泥塑做成国画。自从去年惠州市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自己那幅牡丹泥塑受到大家的好评并被高价买走后,大受鼓舞。所以,大胆创新。将国画的水墨丹青元素,用泥塑的手法充分表现出来。当《荷花》用金黄簸箕挂上墙时。当初诧异于自己用黑色代替绿色荷叶的朋友,都赞不绝口地说,既有国画的韵味又有民俗风韵。
跟庄敏老师一样,入会不久的傅颖喆也是科班出身。不同的是,傅老师是陕西宝鸡人,爷爷和爸爸妈妈都会画画,受家庭熏陶,从小就喜欢画画,读书时,学校的版报画都被她包了。她比划着说,很小的时候,一张一尺见方的宣纸,我一个晚上就可以画出一幅大国画出来。来惠州20多年了,现在仲恺高新区开了一间工作室,专心从事艺术创作。她第一次参加工艺博览会,送去参赛的20件陶瓷釉上彩瓷盘就令人惊艳。最起码让我大跌眼镜,四处打听谁是傅颖喆。真见到她时,我才知道我们早就认识了。那次在刘汉新工作室时,虽然也被她散发出的温文尔雅的气质所吸引,但只当是一位过路客。没想到,竟然也加入民协。更没想到,居然还有如此高的艺术造诣。她的国画,两次上过《人民日报》海外版。
她介绍说,中国陶瓷一般是平面画,传统花卉用陶瓷形式表现出油画效果非常难得。特别把梵高著名的《向日葵》,经过审美提炼,把一些精髓与中国的陶瓷有机地融合成一体。中西结合,避免了传统油画一些背景、阴影、不能触摸等缺陷,使油画在陶瓷上流光溢彩光彩夺目。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作品,能加强中外艺术家之间交流与合作。因为梵高是西洋人的神,炫丽的色彩代表着人生一种热情与激情。而陶瓷的英文china本身就是中国的意思,只是现在世界的陶瓷市场占有率是德国、英国比例大了些。再说,陶瓷里有水有土有金有木,经过火的煅烧,成为成品。代表着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与阴阳五行是对应的,对养生养心非常精彩。更重要的是,每天看着这些艳丽的色彩,你就会觉得阳光都格外灿烂,影响人的心情影响人生。还会吸引大批爱美的人团结在你身边,一起创造美发展美。通过民协这个大平台,为惠州的文化产业发展,做了我们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