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采风收获不小,不仅近距离地学习了瑶乡的民间文化,了解惠州土著先民的聚居地及其历史变迁,探究瑶民“本地话”与他方言的异同,还为当地找到瑶族图腾实物---清代早期石狗。会员对建“谭仙公庙”祭祀“洞(垌)主爷”谭观福的信仰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尊奉反抗王朝统治的瑶首为神而几百年香火不断,在中国俗神谱中不多见,值得挖掘、传承、弘扬,建议调查其主要战场、事件等,把七月十五做成“洞主爷节”,恢复独有的崇拜峒主爷的“接亚公”活动和“招兵”仪式。
随同采风的市民协主席邹永祥说,瑶族和与瑶族同源的畲族,是惠州古代土著先民,分布在惠州各地。瑶畲文化是惠州底(深)层文化,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影响了惠州的政治和惠州汉文化,也与惠州汉文化相融并保持独特个性。研究惠州瑶畲文化,既是认识惠州历史的需要,也是弘扬惠州特色文化的需要。目前蓝田瑶族乡亟需尽快扎实地、系统地大力挖掘整理瑶文化,否则当地瑶文化会随着知情老人去世而逐步消亡。建议挖掘蓝田狗图腾的故事,把有关狗习俗与舞火狗结合起来,延展、丰富其内容;打造“洞王爷节”;修缮若干瑶洞,少量复原古瑶民起居习俗;整理、展示、销售染蓝靛、织带仔、绣花带、瑶家米饼的手工技艺和制品,包括复种一片蓼蓝草。特别是家用染料的蓝靛技术,对客家人影响极大。还有“不落夫家” 及“每月一节”的内容、形式和内涵的挖掘;建真正的瑶族风情园或充实原风情园,除原生态演示外,提炼本土瑶家文化因素为舞台表演艺术;整理瑶民发展史、瑶汉融合史;系统记录、整理瑶民“本地话”等等。
(摄影:张小明、魏云鹤等)
乡党委张书记介绍瑶家文化
石狗
谭仙公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