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州民协到龙门蓝田瑶乡采风创作
作者:罗慧芳(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6-12-22 22:09:57

 

1218日,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51名文艺家到龙门蓝田瑶乡和农民画博物馆进行采风创作活动。

民间文艺家采风团得到蓝田乡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乡党委张新文书记向采风团介绍了蓝田瑶族乡的基本情况以及舞火狗等当地出名的民俗文化,龙门县文联钟福源主席和蓝田乡党委宣传委员、文化站长全程引导大家参观。采风团的文艺家们在乡政府纷纷泼墨挥毫,书法家毛礼红代表惠州市民协挥笔写下“幸福瑶乡”四个大字,赠送给蓝田乡。

采风团先后深入惠州最大的兰花种植基地长荣花卉科技园、火狗舞发源地瑶村杨氏祠堂、上东村田心围龙屋、石马山谭仙公庙采风。最后还到“尚天然”参观了龙门农民画博物馆。会员们深切地感受到蓝田瑶乡深厚的人文历史、纯朴的风土民情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崭新气象。蓝田瑶乡作为惠州市唯一的瑶族自治乡,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深厚的人文底蕴,浓郁的瑶族文化与岭南自然美景相得益彰,神奇动人的舞火狗的美丽传说,激发了众多文艺家的创作热情。文艺家们现场写诗、作画、摄影;书法家、画家采风后乘兴挥毫,创作出一幅幅才情横溢、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音乐家认真聆听、录制村民演唱的瑶歌;舞蹈家们虚心学习瑶舞,换上瑶族服装代入情境,与舞火狗传人即时载歌载舞,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此次采风收获不小,不仅近距离地学习了瑶乡的民间文化,了解惠州土著先民的聚居地及其历史变迁,探究瑶民“本地话”与他方言的异同,还为当地找到瑶族图腾实物---清代早期石狗。会员对建“谭仙公庙”祭祀“洞()主爷”谭观福的信仰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尊奉反抗王朝统治的瑶首为神而几百年香火不断,在中国俗神谱中不多见,值得挖掘、传承、弘扬,建议调查其主要战场、事件等,把七月十五做成“洞主爷节”,恢复独有的崇拜峒主爷的“接亚公”活动和“招兵”仪式

随同采风的市民协主席邹永祥说,瑶族和与瑶族同源的畲族,是惠州古代土著先民,分布在惠州各地。瑶畲文化是惠州底(深)层文化,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影响了惠州的政治和惠州汉文化,也与惠州汉文化相融并保持独特个性。研究惠州瑶畲文化,既是认识惠州历史的需要,也是弘扬惠州特色文化的需要。目前蓝田瑶族乡亟需尽快扎实地、系统地大力挖掘整理瑶文化,否则当地瑶文化会随着知情老人去世而逐步消亡。建议挖掘蓝田狗图腾的故事,把有关狗习俗与舞火狗结合起来,延展、丰富其内容;打造“洞王爷节”;修缮若干瑶洞,少量复原古瑶民起居习俗;整理、展示、销售染蓝靛、织带仔、绣花带、瑶家米饼的手工技艺和制品,包括复种一片蓼蓝草。特别是家用染料的蓝靛技术,对客家人影响极大。还有“不落夫家” 及“每月一节”的内容、形式和内涵的挖掘;建真正的瑶族风情园或充实原风情园,除原生态演示外,提炼本土瑶家文化因素为舞台表演艺术;整理瑶民发展史、瑶汉融合史;系统记录、整理瑶民“本地话”等等。

此次采风,文艺家们用心感受,灵感顿生,边行边摄,边行边记,收获颇丰,一路欢歌笑语踏上返程。

 

(摄影:张小明、魏云鹤等)

 

 

 

 

乡党委张书记介绍瑶家文化.jpg

乡党委张书记介绍瑶家文化

 

 

 

石狗.jpg

石狗

 

 

 

 

谭仙公庙.jpg

谭仙公庙

 

 

QQ图片20161220100855.jpg

 

QQ图片20161220100921.jpg

 

DSC_9817_副本.jpg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