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农民画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传统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暗藏其中。它创新地以单线平涂手法,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突破基本绘画方法的束缚,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与传统民间艺术不同的是,产生于新时代的龙门农民画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是农民共同的民间记忆。 色彩鲜艳、夸张质朴是农民画的特色,但是仅有这些特色还不足以支撑农民画的生存、传承与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和龙门县政府曾在龙门县主办,中国龙门农民画发展论坛,来自北京、香港、深圳,以及美国等地的专家学者,共同为藏在深山中的龙门农民画寻找一条走出去的道路。本次论坛上,深圳大芬村的发展模式为龙门农民画提供了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先例,而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对龙门农民画的兴趣更给农民画家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等学者专家出席了此次论坛,在为龙门农民画的发展献计献策的同时,他们也希望这一具有强烈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的特殊画种和其他的民间艺术一样,得到重视和保护。 一、龙门农民画走出去容易走下去难 龙门农民画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农民画有一种野生的力量”,艺术评论家鲁虹这样评价,裹挟着山野之风,浸润着泥土气息,产生于农民手中的原生态绘画,让久在学院的专家们赞叹不已。 龙门农民画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传统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在农民画中都可以依稀看到痕迹,它创新地以单线平涂手法,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的束缚,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与传统民间艺术不同的是,产生于新时代的龙门农民画不描绘鬼神祭祀,而是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画面的内容多是描绘现实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百科全书式地记录了民间的生活,用专家的话讲,这些画是一个农民群体在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农民共同的民间记忆。在最近一批创作中,农民甚至创作了奥运题材作品,描绘发生在他们家门口的奥林匹克运动,表达出岭南农民对奥林匹克的理解。 大芬村提供了艺术与市场对接的成功经验 发展龙门农民画产业化和加强农民画村的建设是此次论坛的主题之一,多年在大芬村工作的深圳龙岗区布吉街道工委宣传部部长任晓峰带来了大芬村艺术与市场对接的鲜活经验。1998年,大芬油画村还只有十几家画廊,十年以后,这里已经成为第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整条油画产业链,尤其是2004年政府介入以后,画廊门店数量迅速由原来的205家发展到2008年的800多家,甚至连画框、画布、画笔、颜料等周边产业也发展起来,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为画家提供展示平台,建立固定的销售渠道,任晓峰把深圳的成功经验一一道来。谈到大芬油画村在文博会上的一举成名,任晓峰说:“在宣传推广上,龙门农民画完全可以借鉴大芬的经验。” 王海霞的发言进一步为政府扶持指明了道路,她建议可以把农民画作为产业创作的设计元素,开发农民画图案的办公用品、文化衫、礼品等衍生产品;把农民画融入当地小学课程,由政府办学习班推广农民画等,但她也特别提出,民间艺术不能拔苗助长,农民画走出去容易,走下去难,所以农民画的发展一定要走精品路线。 农民画是最原生态的绘画,参加会议的美国新墨西哥州艺术协会主席南希·科兹考夫斯基就是一个农民画爱好者,她和丈夫在美国时就收藏过几幅农民画。她说农民画在美国也很受欢迎。但全世界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民间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几乎无法操作。对此,与会专家纷纷出谋划策,鲁虹建议农民画可以借鉴版画的销售方式,通过限量制作、签名授权的方式保证藏家的权益。 通过美术馆把农民画介绍到更多的地方 为什么农民画恰恰在龙门形成了品牌?龙门农民画吸收了哪些岭南地域特点?农民画产生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这些问题似乎是艺术史研究的盲点,如今却一下子引起了专家们探究的兴趣,对此尤为关注的是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关山月美术馆在广东,对广东民间艺术的关注是我们的分内事。”陈湘波说。打边炉、舞火狗、赛龙舟,龙门农民画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都保留了鲜明的岭南地方特色,追寻“南蛮文化”痕迹,以“南蛮文化”作为独特文化视角,展现南国地域传统民俗文化。陈湘波希望能够通过对龙门农民画的收藏研究,丰富关山月美术馆在岭南文化研究上的积累。 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尽管农民画已经成为龙门重要的特色文化,但龙门农民画30年的历史文献资料至今还没有系统地收集整理,专业的美术馆当然是完成这一学术工作的最好选择。陈湘波希望能与龙门政府合作,一方面对早期农民画的资料进行整理,梳理龙门农民画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收藏一部分农民画,通过美术馆这个平台把农民画介绍到更多的地方。“关山月美术馆每年都有不少国际国内的馆际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推出有浓厚地方特色和古老遗风的农民画展览,一定是非常受欢迎的。”收藏、研究、推广、交流,在陈湘波看来,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美术馆也应该成为重要的一支力量。 二、继承传统的同时如何自主创新 龙门农民画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民间风情在国内外独具艺术魅力。发展龙门农民画,使之作为树立魅力龙门的支柱产业,走向广阔的文化市场,无疑是十分正确的。而怎样不断地提高龙门农民画的技艺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使年轻一代的农民画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辟出更新的道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自主创新,则是亟待探讨的问题。专家学者们纷纷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农民画家要借鉴古今中外艺术经典,走自主创新之路 自主创新绝不排斥传统,特别是对传统中不胜枚举的精品杰作乃至经典的借鉴。创新是对传统精华的继承与弘扬,没有继承与弘扬,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教师有必要引导农民画家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传统的精品乃至经典。过去,龙门农民画对于古今中外艺术传统中的精华,有借鉴、有继承、有吸纳,这是必须肯定的。正因为这样,龙门农民画才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但这仅仅是开了个好头,还远远没有完结。翻看他们一些人最初的作品,觉得其艺术积累还不够。农民画的作者,虽然身在山村,天天闻着泥土的芬芳,但要将大地的精魂恰切地勾勒出来,仍然需要学习,需要向传统的精品乃至经典例如龙门历年优秀农民画、陕西的户县农民画、上海的金山农民画、中国四大民间年画等借鉴。这个学习、借鉴有与没有大不一样。这里有拙精之分、粗细之判、高低之别、文野之辨。今后更年轻一代的农民画家必须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代新人,转益多师才能另辟蹊径,继承弘扬才能自主创新,才能轻松自由地表现自己最想表现的生活场景,将生活升华成艺术。做到:构思生活、巧妙;构图饱满、充实;造型装饰、生动;色彩鲜明、协调;审美积极、健康。 农民画家要向传统文化学习,特别是要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年轻一代的龙门农民画骨干,对什么是岭南文化、什么是蓝田瑶族异乡风情、什么是“南蛮文化”(古时南疆民俗文化)的痕迹知之甚少。在龙门农民画培训班中,有的作品表现的却是陕西农村的庭院风貌。龙门农民画应该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本乡土气息、独特的岭南民间习俗。只有这样,龙门农民画才会具有独特的生命力。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王仲说:农民画最具生命力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画家们必须注意保持龙门农民画的本色。龙门农民画如果要走国外市场的话,必须更加突出民俗特点,这样才能引起外国媒介和外国人的关注。因此美院的教师向龙门青年农民画家传授一些岭南文化、瑶乡民俗风情等知识,提高他们这方面的文化素养,就显得很有必要。龙门农民画创始人 农民画家要学习现代装饰技法 美院的教师向农民画家传授一些现代装饰技法,使其作品更具装饰性和可欣赏性。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普遍认为,农民画突破了传统美术院校的“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绘画基本方法的约束,大胆地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殊不知美术院校的现代绘画,特别是现代装饰画中的许多作品也同样打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传统的基本技法的束缚,同样是大胆地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农民画中的重要美学形态的特点是构图饱满、求实。这里主要指由对称、均衡、协调、色彩鲜亮等多样统一,作用于视知觉所形成的安详、舒畅、平静、轻松完美的审美愉悦等等,这些也都涉及到美院装饰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农民画家在作画时往往只是感性地应用到这些技法。而美院的教师可以帮助农民画家将这些技法由感性上升至理性。这是一个从理论上提高农民画家艺术修养的问题,使农民画家在绘画领域内经历一个由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转化的过程。美院教师在辅导农民画家时,无须顾虑有用学院派的观念要求农民的嫌疑。对传统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给农民画家作一些浅显的、简要的介绍,也未尝不可。 龙门农民画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就更高的艺术标准而言,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不足与差距。如艺术积累不够、艺术的基本功不深,题材、主题略嫌狭窄;手法、风格、流派,稍显单调。当今的龙门农民画无论在技艺上和文化市场领域内,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各级党政领导大力扶持,农民画这朵民间艺术奇葩经过不断自主创新,定会在国内外市场更加鲜艳夺目,飘香万里。 (注:编写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