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相传古时惠州有一妇人,于某日下午至距家不远处的山中打柴草。红日将坠,欲回。忽然在山窝一草丛中发现有二只猫状幼仔。其花纹清晰,双眼蒙蒙,状甚活泼可爱,疑为猫儿。
“山中捡到宝,皇帝老子捋无到!”妇人遂喜滋滋地用衣服将其裹好,置于柴草一端之上,一并担挑归家。
是夜,妇人一家子你争我抢,正逗玩这双猫儿,皆乐而不疲。不想此时,宅外虎啸连连,声浪震天。合家惊恐之余,方知这双捡来之物竟是虎崽,盖其母虎闻崽味寻将而来也!所幸妇宅甚固,猛虎不得入。然一家子终夜惶惶,不敢入睡自是不说。
好不容易捱至天明,虎啸离去。妇人出门告与邻里。邻里乡亲皆笑曰:“老虎无声,你以为大头猫!”妇人问曰:“如何是好?”众皆曰:“送其回原处就是了!”遂手持刀具器械,结队而行,并一路鸣锣开道,齐将这双虎崽送回原处,遂归而安。
此故事传开后,惠州人就以此话讽喻世人:你不要因为某人外表懦弱就认为他是无能之辈,或去欺负他,其实他就像一只你不认识的老虎,本事大着呢!
二
惠州古时有虎乎?答曰:有也。北宋名臣余靖《惠州开元寺记》有曰:
“惠州治城之南二里,则所谓最胜之寺者也。古者邑而未郡,山犹林莽,虎狼宅之,肆害民里。东汉之末,有僧曰文简,挂锡栖此,猛兽驯服,因为伏虎台云。”
这伏虎台原址在惠州城南之银冈岭,为僧人文简所筑,其时为东汉末年(约公元190年),比广州光孝寺早近百年。据宋人余靖上文记考,伏虎台经晋、隋、唐数朝更替,依次易名为龙兴、舍利道场,至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才改名为开元寺。汉晋时惠州尚未有名,实为邑治,也未成州。只是到了隋开皇十年(590年)设循州总管府于梌山(今惠城中山公园),才升格为郡治,而惠州一词也是自宋时才有,以后沿用至今。而关于虎的记载,可以确定在近二千年前的汉末,惠州古地的确有虎,而且“肆害民里”,即虎患相当严重。所以本文所说的这句惠州话关于虎的故事,可见其传由来也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