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还记得幼年每当临睡时,妈妈唱给你听的歌吗?这些催婴儿入睡的歌儿叫“摇篮曲,也叫”催眠曲。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摇篮曲,有些摇篮曲还被我国收录在外国名歌集中,如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莫扎特两人创作的摇篮曲、印尼民歌《宝贝》等歌曲,很早就传到我国来了。
我国地大物博,有56个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其中,各民族丰富的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我们古老的惠州城,广大劳动人民也同样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传唱着许多动人的歌谣,惠州城区儿歌中的摇篮曲,就是本地民歌宝库中一朵奇葩的小花。
当婴幼儿将要入睡时,妈妈便唱起催眠的歌儿:
嗳嘞嗳——
嗳我亚妹(或叫亚古)乖乖瞓嘞!(瞓:即睡)
嗳嘞嗳——
亚妈带亚妹(亚古)瞓嘞!
嗳嘞嗳——
一觉瞓到大天光嘞。
亚妹、亚古、亚瓦都是惠州幼儿的昵称,亚妹多用于女孩,也可用于男孩;亚古,亚古仔或亚瓦,多用于男孩。有的小孩长大成人后,其父母仍习惯叫孩子的昵称,如叫自己的女儿亚妹妹。
另外,惠州方言称摇篮为“艳篮”。艳,即震动,摇晃,如儿童玩的跷跷板,惠州方言叫艳桥。惠州市区流传的儿歌和摇篮曲大多取材于本地区生活现象、事物,也是本地某一时期风情习俗的缩影,有些儿歌虽然无亚古乖乖瞓的字眼,但在吟唱时押韵顺口,音调悠扬,婴幼儿能在歌声中安静入睡,都是不错的摇篮曲(催眠曲),如:
一、《囊儿蓬蓬飞》
囊儿蓬蓬飞,(囊儿:蜻蜓)
亚姨捻你尾,
捻吾到
捻到一条禾秆草。(禾杆草:稻草)
二、《打掌仔,卖油油》
打掌仔,卖油油,
红花抛落任水流,
大姊有钱嫁东莞,
老妹冇钱嫁惠州,
人话惠州好水路,(好水路:河道畅通好行船)
无使竹篙船自流。(无使:不用)
大锅煮鱼圆盖冚,(冚:盖上)
细锅煮鱼圆碗兒。
坐落自有金脚椅,(坐落:坐下)
瞓觉又有金枕头。
《打掌仔,卖油油》之二:
打掌仔,卖油油,
摘朵红花水面流;
大姊有钱嫁东莞,
老妹冇钱嫁惠州,
大姊揽仔泣泣转,(揽仔:抱儿子,泣泣转:圈圈转)
老妹揽仔打千秋。(打千秋:即打秋千)
老一辈的亚娘、亚婶催儿入睡的歌,还有一首是《亚姨揽仔睇灯笼》,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由于都是口传心记,岁月如流,时过境迁。现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这些古老的歌谣,已逐渐被人忘却了。很凑巧,有次笔者带惠州日报记者采访本地民俗风情时,邂逅桥西秀水湖84号的叶树祥先生,时年八十三岁的叶老先生。耳聪目灵,我和他忆起惠州以前中秋的山歌儿歌时,叶老先生兴致勃勃唱起《亚姨揽仔睇灯笼》,叶老先生还郑重其事的说这是惠州的催眠曲啊!
第二天,我即诚请叶老先生来我的活动室再唱,并请老友张耀新先生帮忙录像录音。现按叶树祥老先生原唱记录,整理的歌词歌谱抄出以飨读者,算是为挖掘本地传统文化遗产尽点微力。
阿姨揽仔睇灯笼的词如下:
亚姨揽仔睇灯笼
棒棒棒⑴,
亚姨揽仔⑵睇灯笼,
灯笼跌落蒲桥⑶水,
指甲开花⑷满地红,
大姊⑸返门摘一朵,
老妹⑹返门摘一
摘梅贡多做乜惹⑻?
摘梅贡多生蓬隆⑼。
生到蓬隆好打籽,
大大猪头奉姐公⑽,
姐公无食猪头肉。
姐婆⑾爱食生鸡公,
想一想,
打把颈鎌⒀四两重,
多谢姐婆奉姐公。⒁
注:
⑴棒棒棒:形声词,依序读为beng(上声)beng(去声)Beng(阴平);棒(beng)又多用于女孩的呢称,如亚霞棒(beng,阴平)。
⑵揽仔:抱儿子,睇:看。
⑶蒲桥:即浮桥,解放前,惠州府县是两城,用浮桥通行。
⑷指甲花:一种野生的红色小花,红色的花辨可染指甲。
⑸大姊:大姐。
⑹老妹:妹妹,
⑺
⑻摘梅贡多做乜惹:摘来那么多做什么?
⑼蓬隆:生机盎然,茂盛。
⑽姐公:外公。
⑾姐婆爱食:姐婆,外婆;爱食,喜欢吃。
⑿ 想条臂带共条红:臂带:背带;想条红色背小孩的背带。
⒀颈鎌:挂在幼儿脖子上的银饰品。
⒁ 旧时穷苦人家,那有可能打个四两重的银首饰给小孩呢?
《阿姨揽仔睇灯笼》歌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