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传说远古时候,南海深渊飞起一条龙,并向着珠江口欢快腾跃,后潜入虎门,溯江而上,过石滩,穿犀牛尾,直来到万山丛中的七星山寨。这山寨,有七个山头,磅礴蜿蜒,传说为天上七星降下而成了一道雄伟的山门。龙游至此,为绿水青山所动,纵身一跳,跃过山门,并绕空飞翔。而龙腾出水的撼地涛声,惊震山寨,山民个个出来探看究竟。只见半空中:祥龙飞舞,龙光四射;群凤来仪,凤彩齐舒。七星山寨顿时变得七彩缤纷。良久,祥龙昂首飞回南海。此时,山民个个下跪叩拜,感激不已。寨内老者与山民商议,将七星山寨更名为“龙门寨”。有诗为证:
吉祥千载开无际,稻菽四时庆有年。
龙跃门庭添异彩,凤鸣山寨换新天。
据史志记载,龙门历代文人辈出,物产丰饶,颇有声望。古书有云:一登龙门,声价十倍。朝廷故准以“龙门”名县。明代弘治九年(1496年),朝上降旨,将增城县东北部的西林、平康、金牛三都及博罗县西北的一小部分划建新县,名“龙门县”。县城设在龙门寨内。从此,慕名登龙门的人接踵而来。
(二)
龙门历史悠久,秦为番禺县地,后汉为增城县地。明弘治九年(1496年),划增城之西林、平康、金牛三都,析博罗地益之,设县治于七星岗(今龙城镇)。其地为增之上龙门,故以龙门名县。至于“上龙门”名的由来,有这样的传说。
话说在很久以前,朝廷派钦差大臣微服出巡。有一天,钦差来到增城,乘商船到增江上游(今龙门河)行。逆水行舟过塘田、横汉,望仙女峰秀景,闯虎跳、螺滩、水西之急水。船行数日,船泊岸七星岗码头(今环城南路河边)。临上岸时,钦差大臣心有感触地对船公说:“增江之上源的水路蜿蜒如龙,河左右两山对峙如门。”船公点头,表示赞同。钦差大臣上岸见七星岗民风淳朴,住了三天三夜才乘客船返增城。后来,人们才发现那个坐船的客官竟是朝廷的钦差。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增江之上游的地方称为“上龙门”。置县时,官府就以“龙门”名县。
龙门设县后大兴土木,建造了城墙、学宫、砖塔等建筑,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游览。
流传地区:龙门县
搜集时间:2012年
搜集整理:李林根、罗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