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东面,碧波荡漾的东江河边,有一座小山,名叫红花岭,岭上有仙女麻姑留下的麻篮、足印、鲜花。 传说何仙姑和麻姑纵情名山秀水,除了在罗浮山游山玩水,题诗作对,欢歌宴饮外,还乘云驾雾,四处遨游。一次,她们来到这里,只见山青水碧,桃红柳绿,山川秀丽,土地肥沃,蔗林葱绿,金谷飘香,物丰人杰,顿觉游兴倍增,边行边访,体察风俗民情。 原来,这一带盛产楮麻,每年,这里出产的楮麻都靠水运船载,沿着东江,过州过府,运往外省外郡,再从外地买回麻布,缝成麻布衣。人们最苦的事是不会织麻。何仙姑顿生恻隐之心,麻姑也触景生情,她们如此这般地商量之后,回到天庭里,瞒过了王母娘娘,带来天梭、麻篮、板凳,来到红花岭上,教附近的村姑少妇织麻。 每天清晨,旭日东升,霞光万道,人们往山上一望,只见仙女麻姑端坐在岭顶的石板上,面对麻篮,辛勤地织麻。于是,人们便从外地买回麻篮,也搬来板凳,坐在山下,学着织麻。人们看见,山上的麻篮旋舞,麻线在一层层加厚,麻姑头插红花,悠然自得,熟练地织着楮麻。 麻姑一心传艺,家家户户学会了织麻术。 一个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晴日,红花岭下人头攒动,笑语声喧。原来,一阵南风吹来,吹落了仙女麻姑头上的红花,红花落在半山坡上,映红了半边山。人们争着去拾花,可是,红花落地生根,谁也拾不起来。 麻姑心里明白,头上红花落地之日,便是织麻技术授完之时。她对着麻篮,大喝一声:“停!”麻篮便乖乖地停下了。这麻篮便是如今的麻篮峰。麻篮峰旁,如今还留下麻姑的两个深深的脚印。她每天梳妆用的镜子,就是如今的水面岭。 红花落地那面山,如今长满了一丛丛、一簇簇的红花,十分艳丽,每年花开时节,人们欢呼雀跃来到山腰,采摘仙姑栽下的红花,如今,织麻术已经过时了,人们正用勤劳的双手,装点着故乡的山水,建设着幸福的乐园。 ?流传地区:博罗东江流域 整 理 人:徐观瑜(惠州市民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