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浮西麓,有一个幽深的山谷,叫欧阳洞。洞中有个村庄,叫道姑田。村旁急流飞湍,溪水清澈。站在溪边,可以看到溪底全是浑厚平整的青石。当地人称此处为石涧。溪水流过浴象峰,注入一碧深潭,此潭就名唤浴象潭。潭水满溢,流到一条长约数里、宽达两米的石峡。当地人都称此为大石圳,而在大石圳的出口处,屹立着一块浑圆巨石。溪水冲在石中,急流如瀑,水花四溅,当地人称此石为跳鱼石。罗浮真是神秘莫测,连石头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稀奇古怪。
此石为何叫跳鱼石?原来,这石名缘于一个传说:
春夏之交,罗浮诸溪中鱼类大多逆流而上,唐宋之时又以鲤鱼为多。至跳鱼石附近,因山石挡道,鱼儿只有跳起过石,才能游到上游的石峡中产卵繁衍后代。为此,在春夏之间,站在跳鱼石旁,不时就可以看到鱼儿逆水而跃溪流,奋力向前的壮观场面。鲤鱼一跃龙门而化龙的传说早已有之。可这里的鱼跃奇观,又与罗浮仙境结下不解之缘。
据传罗浮乃神仙洞府,本是蓬莱一股。为此,山即仙山,洞是仙洞,草为仙草,禽乃仙禽,菜亦仙菜。罗浮七十二长溪中的鱼类,照理也该沾了仙气而为仙鱼。可是一直以来,它们都默默无闻,不见经传。据说有一天,天上的神仙又到罗浮游玩。当太乙真人来到溪边洗手时,一条大鲤鱼向他游来,频频点头,似有所求。太乙真人见它头向青天,连连摆尾,就问它是否想随他飞上天池。大鲤鱼三次点头,在太乙真人身边游来游去。真人正想走开,却见鲤鱼头浮水面,双目流泪。太乙真人天生菩萨心肠,平素爱管闲事。他于心不忍,就对鲤鱼说:“凡夫俗子尚且无缘上天庭呢!见你如此诚心,好吧!你如能跃过溪中巨石,我就带你上天池!”鲤鱼高兴地扎入水底,从下游向上冲波拍浪而来。快到巨石前,只见它全身一跳,弓身弹了起来,金灿灿的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真的跃过了石面,跳入石峡之中。太乙真人果然依约把它带上了天池。自此,此石就被当地人称为跳鱼石。罗浮七十二长溪中的鱼儿听到此事,都十分羡慕。每年的二三月间,它们都从各地曲折迂回,千辛万苦地游到跳鱼石前。它们都准备一显身手,跳过石门,希望路过的神仙也带它们上天池。可是神仙行踪,神秘莫测,它们再也没有遇仙的机缘了。只见这些鱼儿痴心不改,年复一年,每年的春夏之间,它们都会在此一跃水面,碰碰运气。
宋代罗浮名道白玉蟾依此传说,写了二百余言的长诗《跳鱼石观鱼歌》,镌刻于石上,诗中写道:
十丈晴波何净明,百尾巨鱼自跳踯。
锦鳞铁须红玉鳍,珠齿冰鳃紫金脊。
绿玻璃中飞璚梭,碧琉璃中掷千尺。
吾疑汉宫会漏网,否则禹门曾点额。
群鱼群鱼听我语,太乙真人在何许?
尚埋头角守清池,不展爪牙上星渚。
可惜此诗刻至今已荡然无存。据《博罗县志》载:“此诗刻石上,今已湮灭。”万幸此诗已为《博罗县志》收录。
?采集地点:罗浮山九天观
?采集时间:1998年
?讲 述 人:九天观黄道士
?整 理 人:邬榕添根据道士口述和《罗浮山志》记载整理
?流传地区:罗浮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