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素有神仙洞府之称,道家羽客,佛门禅师,都把这座仙山视为潜心修炼的圣地。他们有的闭门不出,专心钻研经书,领悟其中的真谛;有的则在深山杳无人迹之处,垒起石坛,静心打坐,修透深不可测的玄机。至今,仍有不少石坛,隐没在罗浮的四百三十二峰中。这些石坛,低者数尺,高者数丈。各有来历,各派用场,成为罗浮古迹。在酥醪洞的双髻峰(又称丫髻峰),有真人刘高尚打坐修行得道的刘仙坛。
刘仙坛是罗浮山最具神奇色彩的石坛。由于年久史料失传,刘高尚是什么朝代人,已无从考证。传说这刘高尚平生积德,喜结善缘,他家境富裕而乐善好施。笃信神仙之说,喜读经书,颇有道缘。一日,他对凡尘俗世心生倦念,于是,他也不与父母妻儿告别,只留下“尘缘今日尽,道行山中求”十个大字,就上蓬莱仙境罗浮山修道去了。
酥醪蓬莱洞是罗浮山最幽深僻静之处,刘高尚就在双髻峰下筑起百尺石坛,潜心悟道,终日不倦。八仙之一的汉钟离漫游罗浮,听到刘高尚诵经之声,就降下云头,在旁观看。他见刘高尚抛家弃产,诚心参道,颇有道缘,就心生爱意,有心点化刘高尚得道。但又不知刘高尚到底有几分诚心,汉钟离就想让刘高尚过名、利、色三关,试他是否诚心向道。
话说刘高尚正在百尺石坛双目微闭,默念经文,耳边忽然传来阵阵马蹄声。只见一名官差飞马而来,跪在刘高尚面前,呈上一纸公文,说:“刘大人,你被委任为两广总督,请即日上任。” 刘高尚却不答话。他不理会官差的再三催促,闭目养神。只见他双唇微动,默默地念诵经文。忽然,一阵云雾飘过,刘高尚再睁开眼时,哪有官差的身影!
刘高尚回神诵经,耳边又隐隐约约传来哭泣声,他听到娇儿悲苦的呼唤声:“爹呀,你在哪里呀?我好想你呀!”过了一会,又传来他老父凄酸的呼唤声:“儿呀!你在哪里呀?快回来侍奉老父呀!” 刘高尚一阵心酸,但仍端坐不动。他默默告戒自己:“吾已诚心入道,何以家为?” 爹呼儿唤的声音时强时弱;慈父娇儿的身影在刘高尚的眼前时隐时现。刘高尚始终眼不睁,身不动。一阵狂风过后,山间又恢复了平静。
刘高尚的心境刚刚恢复平静,忽然感到两手被人轻轻地抓着。睁眼一看,只见两位妙龄少女,一左一右依偎在他身旁。刘高尚大声说:“何方女子,不得无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说:“官人何必在此受苦,随我回去享福吧!”另一位山姑打扮的娇娃说:“先生何苦在此受罪。一夜风流,快活过神仙。”任由她们左拉右扯,刘高尚双手合什,气守丹田,端坐不动。两位女子纠缠了老半天,早已气喘呼呼,筋疲力倦。一片浮云飘过,两位女子已无踪影。
“一心向道求正果,七情六欲奈我何?”刘高尚正在吟诗述志,忽然一只吊睛白额虎咆哮而至。只见这畜牲张开血盆大口,张牙舞爪,扑到石坛前。猛虎几次向上飞扑,尖锐的利爪已抓破了刘高尚长长的道袍边襟。刘高尚心平如镜,他想:“吾若有道缘,师祖必不忍心我丧命虎口,定当前来救我;吾若无道缘,留此臭皮囊也无用。命丧虎口,倒可以快点转世,再续道缘。”猛虎吼声震天,利爪扯衣服,刘高尚依然坚如磐石,端坐不动。
“孽畜不得无礼!”平地响起一声怒吼!刘高尚睁开眼睛,猛虎早已无踪。只有一位黑须长者,头梳发髻,袒胸露腹,手持尘拂,站在面前。来者正是道家正阳祖师汉钟离。刘高尚看到神仙下凡,连忙跪在石坛拜谢救命之恩。汉钟离摸着肚皮大笑道:“何来猛虎?你面前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是我考验你修道诚意的小玩艺罢了!”看到刘高尚一心向道,名利面前不为之变;亲情面前不为之移;美色当前不为之动;在生死关头仍矢志不改,的确是诚心向道,一意修行。正如冲虚观礼祀吕洞宾祖师的纯阳宝殿门联所云:“仙境异尘寰,宝洞已居无上地;玄门通大道,金丹专渡有缘人。” 汉钟离就点化刘高尚,向他面授修道之法,成仙之诀。为了让他能继续在石坛静心修道,不为豺狼虎豹和毒蛇虫蝎所害,汉钟离随手拔下几根翠竹,插在石坛边,吹了一口仙气。只见这些竹子的翠叶上都布满了符咒。这是道家常用的镇鬼驱邪的符篆,故又称蝌蚪文。据说道行深远的人,才能知道它的含义。刘高尚经汉钟离点化,终于修成正果,成为真人。而刘仙坛那几竿翠竹却越长越茂盛,连成了一簇簇、一片片竹林。人们都称之为符竹。奇怪的是,这片竹林每片竹叶上都有符咒斑文。即使竹叶干枯了,符咒的字形还历历在目,丝毫不改。有人曾尝试把这些竹子移植到罗浮山其他峰峦。令人奇怪的是:这些竹子却很难成活。偶能成活者,其竹叶的符篆已经消失殆尽。
千百年来,人们到罗浮山酥醪洞游览,都会去凭吊刘仙坛。据说只要摘上一片符叶放在身上,就能保你游山平安大吉,邪魔远避,百毒不侵。摘几片符竹叶回去,别在孩子的衣帽上能驱邪避凶;放在衣柜、插在书籍中能防虫蛀。
神仙世界,无奇不有。唐代诗人刘禹锡听到这神奇传说后,就写下了《符竹》一诗:
醉乡不作梅花梦,秘诀犹传竹叶符。
草木多情亦点化,仙家灵异有还无?
采集地点:罗浮山酥醪观
采集时间:1999年
讲 述 人:酥醪观住持黄诚伦道长
整 理 人:邬榕添
流传地区:罗浮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