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罗浮蝉
作者:苏方桂    来源:    日期:2017-12-15 22:20:30

 

罗浮蝉与别处的蝉不同,个大色黑,鸣叫起来声震林壑,百鸟噤声,当地人称“大声公”;更奇的是一鸣齐鸣,一止齐止,像一支有人指挥的乐队一般。

罗浮蝉为何这般奇特?也有一段传说:

传说南宋大忠臣文天祥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白玉甫。有一天,白玉甫在行军时,看见一个半截铁塔般高大的黑脸大汉,穿着露肉单衣,冻得簌簌发抖,抱着膀站在路边。白玉甫对他说:“汉子,你生得这样雄壮,为什么不投军为国出力,反要来这受冻饿之苦呢?”那大汉指了指自己的喉咙,对白玉甫“哇哇”叫了两声,然后就跪在地下叩起头来。他原来是个哑巴。白玉甫很可怜他,当即收他做了自己的贴身护兵。因他不会说话,谁也不知他的名字,白玉甫便给他起名叫张逵,希望他能像张飞那样勇猛,像李逵那样正直。这张逵双手有千斤之力,使一条浑铁棍,上了战场勇猛无敌,立了不少战功。白玉甫对他十分喜爱,常摸着他的肩膀叹息说:“张逵呀,你如果不是哑巴,定会成一员很好的将领。”并对他解衣推食,像兄弟手足一般。张逵也敬爱白玉甫是位爱国将军,对白玉甫十分忠心。

文天祥被俘就义之后,白玉甫带了一支军队还支持了一段时间,后来就边打边撤,一直撤到广东龙门的北部,终被数倍的元军包围在一个山谷里,血战了一天一夜,全军覆没。白玉甫也被弩箭射瞎了双眼,张逵拼死将他从元军的刀剑之下抢救出来,背着他,手抡浑铁棍,杀出一条血路,躲进深山,避过了元军的搜捕。元军撤走以后,张逵又背起白玉甫向南走。

那时正是盛夏六月,骄阳似火,他们已经两天两夜没有粒米落腹了。张逵虽然身强力壮,也支持不住了,身上汗湿得像水洗一般,喘声粗重,步子趔趄,每迈出一步都不知要付出多大力气。白玉甫知道张逵已经没有力气了,在背上喊着:“张逵,张逵,快放下我!”

张逵像没有听到一样,仍然艰难地一步步往前挪。白玉甫擂着他的肩说:“快放下,再不放下,我就自己往下跳了!”

张逵这才将白玉甫放在一棵松树荫下,他自己也一屁股坐在地下,喘得透不过气来。

白玉甫说:“张逵呀,你不要管我了,自己快些走吧!我已经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只能是你的累赘。元军已经占了中国,大宋亡了!可是,各地一定还有爱国的志士在坚持抗战,你投奔他们去吧,继承文宰相的遗志,为光复大宋出力去吧!”

张逵却抱住白玉甫的双腿“呜呜”大哭起来,指了指白玉甫,又指了指自己,以头叩地,叩得额头流血。白玉甫明白张逵的意思,宁肯死,也决不离开自己。他叹了口气,只好打消了叫张逵离开的念头。

张逵到附近的山溪里捧来一钵清水,给白玉甫喝了,又到山坡上采来许多山稔子给白玉甫充饥。他们恢复了一些力气之后,张逵背起白玉甫又往前走,又走了两天两夜,走到罗浮山冲虚观门外。张逵本想把白玉甫背进庙讨点吃喝,谁知那庙里老道一见他们身穿破烂战袍,满身血迹,便知他们是战败逃亡的宋军,不敢收留,任凭张逵拳打脚踢,再也不开庙门。

张逵无奈,只好把白玉甫背到后山,在山上搭了间茅寮居住。然后他便摘野果,捕捉山兽,又扮成罗浮山的道士下山化缘,讨来一些粮食供养白玉甫。

从此,白玉甫同张逵隐姓埋名,结草为庵,在罗浮修道,躲过了元朝对南宋遗民的屠杀。后来,张逵还在草庵附近开了几亩山地,种上甘薯、蔬菜,还打猎砍柴担到山下出卖,衣食不用发愁了。可是,白玉甫却忘不了文天祥就义前发出的召唤。想想自己已成废人,过着黑暗无边的日子,怎不令他忧心如焚?他常常整夜不能入睡,扶杖走出门外,仰天长叹。不久,他的头发就全白了,日渐消瘦,容颜憔悴。张逵明白白玉甫的心事,他恨自己不会说话,不能安慰这位身残仍然不忘救国的将军。他急得撕自己的衣襟,锤自己的胸脯,却想不出为白玉甫分忧的办法。

一天,张逵忽然做了一大盆干粮,挑满了两缸清水,他牵着白玉甫的手,让他摸摸干粮,又摸摸水缸,然后便“呜呜”叫了两声,跪下给白玉甫叩了三个头。

白玉甫感到张逵行动奇特,又惊又疑,想了一阵,他点点头说:“张逵,我明白了,你是打算离开我去投奔光复大宋的志士吧?去吧,快去吧!你早就应该去了呀!你有一身武艺,一身力气,陪着我这个废人太不应该了,快走吧!”

张逵抱着白玉甫的大腿,舍不得离开。白玉甫知道他不放心自己,又说:“你放心去吧,不要惦记我。世上有多少盲人,他们都能活下去,我也能活下去,我能学会料理自己的,你快走吧!”

张逵这才站起身来,一步一回头向山下走去。

白玉甫耳听着张逵渐去渐远的脚步声,轻轻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张逵真是有情有义的人啊!往后,我要自己学会谋生了。”

他摸索着劈柴,洗菜,学着料理生活。

谁知,三天之后,张逵突然回来了。他的脚步声传进草庵,白玉甫就听出来了,立即站起身。张逵见到白玉甫,“哇哇”喊了两声,显得十分高兴,接着,他把一件东西放在白玉甫的怀中。白玉甫一摸,激动得“啊”的一声,心跳也砰砰加快,忙问:“张逵,张逵,你是从哪里把我这焦尾琴取回来的啊?”

原来,白玉甫虽是个武人,却懂得音律,喜欢弹琴,而且会谱曲。闲暇之时他常常焚香净手,正襟危坐弹琴。这张焦尾琴是龙虎山上一位道长送给他的,音质纯净,弹起来十分得心应手,他深为喜爱。这张琴平时就由张逵保管。在这次战斗开始前,他将琴藏在一个枯树洞里,并用泥巴将洞口封死,突围时已顾不得去取。近来,他见白玉甫忧愁得茶饭不思,日渐憔悴,十分焦急,但又无法替白玉甫分忧。后来,他忽然想起了藏在树洞中的琴,那琴能为将军解忧啊!他决心去把琴取回。离开前,他备足干粮,挑满净水,以免自己不在时白玉甫饥渴,他曾经担心,这么长时间了,不知那琴是不是还在?当他把琴从树洞中取出时,见琴完好无损,心中十分高兴,便日夜兼程赶了回来。

白玉甫这才明白张逵下山是为了取这张焦尾琴啊!他抚摸着张逵那被汗水湿透的身子,感动得流下泪来,说:“张逵兄弟,张逵兄弟,世人的心如果都能像你,故国早已光复了啊!”

白玉甫将文天祥的《正气歌》谱成琴曲,起名叫《云八曲》,他边弹边唱,那浩浩正气,上达青穹,充溢四海,感天地,泣鬼神。

文天祥被捕,白玉甫曾派张逵保护一位“参军”化装成道士去探听消息,张逵亲眼看到了文天祥就义的情景。那天,风卷狂沙,飞雪压城,日色无光,寒凝大地,文天祥朝南一拜再拜,呜咽着说:“吾事毕矣!臣抱国至此矣!”听了白玉甫谱的曲子,这悲壮的场面好似重现眼前,张逵心疼难忍,泪珠一串串往下流。

白玉甫那悲壮而激越的琴声飞千山,渡万水,像号角、像战鼓一般,将那些在抗元战争中牺牲了的将士的精魂都召集到罗浮山来了。琴声一停,他们便齐声呼喊:“杀!杀!杀!”表示他们杀敌的勇气与复国的决心。后来,这些精魂都化成了罗浮蝉,年年月月,月月年年,“杀、杀、杀!”不停地呼喊着。

传说,在白玉甫死后,张逵便在他坟前自尽了。张逵也化成一只大蝉,就是领头蝉,群蝉都听他指挥,一鸣齐鸣,一止齐止。

 

 

采集地点:罗浮山

采集时间:1994

讲 述 人:冲虚观道士

整 理 人:苏方桂

流传地区:罗浮山一带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