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以笔为锄
作者:曹杰(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4-05-10 22:58:46

 “农民用锄头在大地上写下一行行的诗篇”,路遥在《人生》中借助主人公高加林之口,用绝妙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赞美。正如余华所表达的一样,劳动是美丽的。她是实现梦想的金钥匙,是攀登人生高峰的阶梯,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都必须付出劳动,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来讲,要实现梦想,更需要千千万万人脚踏实地的劳动。

 当下社会分工日益复杂,劳动的形式千差万别,但是其本质是不变的。反观余华这句经典语录,我们会发现,其实文字工作者也未尝不是以笔为锄,耕耘在各自所在的领域中。笔沙沙地写过、或者键盘嗒嗒地敲过,那一行行整齐秀美的文字,就像一粒粒种子种在平整的土地上,等候着阳光雨露的滋润,最终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惠州是粤东名郡,更是播撒中国梦的热土,作为一个劳动者,能在这里播撒希望的种子,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作为新客家的一员,在惠州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以笔为锄”的劳动者,这些普通的经历背后,都留下了一串串逐梦的痕迹。

 几年前从大别山深处来到惠州,从火车到路灯,城市的一切都让我大开眼界,但欢喜过后还是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大学的费用在老家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我不忍心让年迈的父母再为此操劳,但惠州此时对于我来讲还是如此陌生,一时间迷茫和失落取代了刚来时的兴奋。不久班主任便发现了我的问题,她结合我的实际对我进行开导,教会我如何面对困难。班主任是智慧的,在大多时候她对我都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她的启发下我确定了“以笔为锄”的方向,从替人校对文稿开始,逐渐过渡到自己创作,惠州“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城市精神给了新手很多出彩的机会。就这样,大学四年,我由最初的迷茫逐渐变得清晰,由开始的孤身一人变得朋友众多,日子也慢慢变得滋润起来。大学就是个小社会,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也感受到了劳动之美。

 毕业后曾供职于某街道办,还是从事“以笔为锄”的劳动,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同事。在工作上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这些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也让我倍加珍视。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们身上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虽然大家都是在从事基层的工作,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相信劳动的力量会让自己有出彩的机会。个人的梦想是一个城市的梦想的缩影,在这里他们相信通过脚踏实地的劳动,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通过拉关系等看似捷径的歪门邪道去获得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精神面貌,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单位,甚至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这种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的精神是相通的,即“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单位里,我清楚地看到,在惠州这片热土上,中国梦如春风化雨一样,洒遍了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惠州这片热土上,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出彩的机会。放眼当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最大的实干莫过于劳动,无论是“用锄头写诗”的人,还是那些“以笔为锄”的人,都是如此。实现梦想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劳动作为实现梦想的必要过程,更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充实与进步,可以看到自己一步步走向理想的殿堂。

 当我们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发现并享受劳动之美的时候,撒播在惠州这片热土上的中国梦,便会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