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苏茅垅考古
作者:钟土清(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8-05-05 23:48:11

 

在惠东县的西南部,传说有一个墟镇边上长满芒草的地方,每逢秋冬芒草开花的时节,白茫茫一片,故名白芒花,这就是今天白花镇地名的来历。而它下辖的一个小山村,也因当年长满苏茅草而被称为苏茅垅村,在解放初期已改为苏峰村了。戊戌仲春,一本由当地乡贤罗子高老师编辑的《红色小山村》,引起了笔者浓厚的考古兴致。

 

四角楼传说

 

据惠东县博物馆提供的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苏茅垅四角楼建于清代,背靠青山,门前有小河流过,座东北向西南,“四点金”式围屋布局。因该建筑的平面四角处都置有三层碉楼,四角楼称谓便由此而来。苏茅垅村史简介,罗家是在清朝顺治十七年(1660)年间,由十六世祖罗必英从广东省兴宁县花罗墩老子坑迁居至此的。当时置有田园数十亩,族人以耕田种地为生。到了二十世祖罗缵仁这一代,罗家遇到了一次重要的发财机会,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四角楼”就是这样建起来的。

 

图片1.jpg

 

传说生来孝顺的罗缵仁经常去打理罗必英公祠和华光大帝庙。有一天,因为太累在神台上睡着时做了一个将要发大财的美梦。此后不久,天将要下大雨,有两个大汉挑着两担盐进来躲雨。罗缵仁尽管家中生活还很困难,但还是非常热情地尽最大努力安排好他们的食宿。到了第二天,见雨水还没有停下的迹象,两个盐夫怕大雨淋湿盐担,只好空手上路,将两担盐托付罗缵仁代为保管。

可是,一天天过去,盐夫并未回来取盐。罗缵仁动手翻动箩筐,觉得沉重异常,当他轻轻拨开白盐,里面露出的却全是白银。又过了一两个年头,盐夫还是没有出现,罗缵仁就把这两担白银当做建房资金使用。先是建了四角楼,然后又在新坳背建了一座相似的大房子。

四角楼还有一个小小的传说,就是在中间大门的正对面,有一座叫狮子山的地方,每年的年初一或年初二,住在四角楼的人都能听到来自对面的锣鼓声。后来有人在路边的石鼓坳挖了个水塘(黄泥塘),从此就再也听不到锣鼓声了。

 

八卦门楼

 

四角楼的正屋有三个大门,门楣均为半月形的石拱,门框为巨大厚重的石板,显得富贵而庄重。这里要考究的是那令人寻思的正中间大门门楣上的“八卦祥云”石雕图饰,因为这是笔者从没看过的。

 

图片2.jpg

 

八卦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四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是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所发明。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它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人文现象。在民间,多有将木质八卦图挂门楣或窗口以避邪挡煞的风俗。四角楼的建设者应该是非常认真地谋划、设计这一饰物的。此楼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共96间房子、15个天井,前后花了20年时间才建成,最多时居住有300余人。

在苏茅垅村,和四角楼有着相同的三个大门和相同的门楣石刻饰物的,还有位于该村新坳背的“同祥堂”(四角楼又名“同裕堂”),是罗缵仁意外发财后建给弟弟家人居住的。除正中大门门楣同样的八卦祥云石刻图案饰物外,左、右大门也同样分别镶有刻着“福”“寿”两个苍劲有力大字的门楣。历尽风雨沧桑,现在四角楼已无人居住,而新坳背“同祥堂”仍居住着年已74岁的罗仕强一家人。笔者采访他时,老人正在塑料薄膜棚子里侍弄准备移栽的西瓜秧苗。这座大楼的里里外外,还堆放着大量准备留作“种姜”的生姜。显然,老屋虽然空旷、破旧,但老人的心中却充满着庄稼人对播种的希望。

 

太平天国将领罗添

 

走进苏茅垅,遍访仍未外迁的当地农民,他们引以为豪、津津乐道的除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罗仲霍外,就是当年在太平天国担任“将领”要职的罗添。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对罗添的“起事”地点产生了疑问。一是某报刊上说罗添幼时尚武,成年后又长得孔武有力,打起架来,一般几个年轻人加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20多岁时,罗添外出在新安(深圳、宝安)一带打工谋生。受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的影响,时年43岁的罗添,在新安、坪山三周田揭竿起义,起义队伍达3万之多,不久率起义军进入长江流域,参加了太平天国队伍。二是笔者在苏茅垅罗添故居四角楼墙上挂着的《苏峰民族英雄人物》栏里看到:罗添(18331918),男,白花镇苏茅垅人。清咸丰四年(1854),会同许李先、廖二、范四、罗功筹等人,在归善县梁化组织农民起义,攻打惠州城,后加入太平天国起义军转战南北,屡立战功,封为太平天国将领。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事实,还有待考证。

说到罗添,还有必要把“假楼”的故事记录下来。同在《苏峰民族英雄人物》栏,一段介绍“假楼”的文字让笔者感受了苏茅垅人的智慧。罗添离开家乡后,其父母以及兄弟众人担心官府来村中围剿,烧毁房屋,株连九族,于是在四角楼旁边百米外的村口处另盖两间房屋。如官兵来了,就说这是罗添的房子,要烧便由他们。当然,后来此事并未发生。太平天国兵败后,罗添隐姓埋名流落到广西。那座“假楼”也随时间的流逝而倒塌,今墙基犹存,乡人称之为“罗添故居假楼”。这一“假楼”距离纪念碑不足50米,就在从白花墟进入苏茅垅村的路口。 笔者拨开重重杂草拍下了“碑记”,只是“碑记”中的“都督”一说确实令笔者迷糊,因为史书上有关太平天国的“官阶”中似乎没有“都督”的设置。

 

图片3.jpg

 

 

口吸西江

 

作为诗词学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一员,笔者平时对文史诗词一类的事自认为还是知晓一二的,但来到苏茅垅,方知“小巫遇到大巫”了。就在如前所述的四角楼右下角的西南方,有一座砖瓦结构的小门楼。“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每年都要在此张贴的对联。但凡是没有亲眼看过的人,任谁也想不出,它的横批竟然是“口吸西江”,而不是寻常百姓家的“迎春接福、五福临门、吉星高照”之类的吉祥用语。

 

图片4.jpg

 

西江,如是指珠江支流,它是华南地区和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全长2214公里,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如果是指东江支流的西枝江,也是干流长176公里的大河。上述横批文字竟有如此气魄、意将西江吸之?

释祖钦有《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首有“眼空东鲁、口吸西江”之说,禅语中也有“待汝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之句。当地人解释说,在传统风水学上,“山管人丁水管财”,村里的小河正好吸进了西江水。这虽然可能只是村民主观上的愿望,而事实上这条小河确实在灌溉着村子里的大小农田、造福着当地百姓。山环水绕,苏茅垅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独脚楼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防御土匪、盗贼的滋扰,惠东的民间建筑尤其是大户人家都建有“仲柜屋”,即在大房子的四角或某一个角、与大房子的墙头或门巷相通处加建一座既可望敌情、又可进行防御性射击的角楼,形状有点像开平碉楼。苏茅垅村除了著名的四角楼外,村子里还有两座正方形、面积约为10平方米左右的“独脚楼”。据罗子高老师介绍,两座“独脚楼”的建筑时间相差仅二、三年,距离现在约110年左右。先建的一座名为“余庆世居”,后建的一座名为“花萼楼”。两座“独脚楼”均为4层,内置固定的“斗梯”供人上落。上世纪40年代,游击队在此居住了2年多时间。“大跃进”年代,“余庆世居”曾一度作为生产队的大食堂,“花萼楼”三字也曾在那个年代被毁掉。

 

图片5.jpg

 

图片6.jpg

 

其实,苏茅垅更值得考究和弘扬的应该还是作为一个红色村庄的历史。一个仅几百人的村子,先后就有56位热血青年毅然参加抗日部队,有17位志士仁人先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捐躯。站在村口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回望当年为县级抗日民主政权的“惠东区行政督导处”办公旧址四角楼,让笔者感慨万千的东西很多、很多!村头小河边,好几树紫荆花开得异常灿烂,似乎在向我们昭示什么。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